4月18日下午,云南大学李艳玲研究员应邀做客生态与环境论坛,并做了题为“硅藻的前世今生”的学术报告。该报告会由学院席贻龙教授主持,学院部分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报告会上,李艳玲研究员从硅藻的起源讲起,详细讲解了硅藻的基本特征。从硅藻的形状、一般特征、分布范围以及人类对于硅藻的应用等方面,探究了百年来云南湖泊硅藻群落结构变化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通过对中国硅藻生物地理学和分类学开展系统研究,发现新属2个、新种62个:揭示了硅藻物种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了一些重要种类的生态指示意义。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和李艳玲研究员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李艳玲,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湖泊沉积与全球变化、湖泊生态系统演化和湖泊微体生物化石与环境演变定量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青藏科考子专题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类重要方向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类重要方向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1项,博后基金1项,并参加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类项目,共发表论文和专著100余篇/章。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60余篇,SCI源刊论文近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