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2-19 浏览次数:
12月16日下午,在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南京湖泊所秦伯强研究员应环工学院邀请作客“文津论坛”,并作了题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驱动的湖泊富营养化》的学术报告。院长周守标、科研副院长杨如意、环工学院和国旅学院部分教师、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报告由周守标教授主持。

秦伯强研究员首先对比了我国东、西部湖泊的特征,解释了东部浅水湖泊易于发生富营养化的原因,分析了外源输入、干湿沉降、底泥释放等过程对湖泊营养盐的贡献,强调指出蓝藻、水华的降解和矿化所产生的贡献在国内外尚没有进行定量研究。随后,他从2007年无锡饮用水危机引入,结合多年来在太湖流域开展的大量研究和最新成果,剖析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重点展示了近20年来太湖地区气温、水温变化与蓝藻、水华发生时间、暴发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藻类群落组成变化的影响;从台风过境期间湖泊水动力学的变化,解释了蓝藻的发生机制。从水华暴发后颗粒物降解对水质和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效应。最后,对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研究和治理工作进行展望。整场报告以生动形象的案例,丰富翔实的研究数据,层层深入的逻辑分析,展示了目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拓展了对湖泊富营养化驱动机制的理解,引发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理性思考。会后,秦伯强研究员就藻毒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降水量急剧变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蓝藻胞外多糖的产生机制、季节对蓝藻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及浅水湖泊水-沉积物界面的氧化反应等问题与师生展开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

秦伯强研究员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南京湖泊所副所长(2000-2004年主持工作)。现任南京湖泊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站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20多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40余篇,5年内他引2700多次,出版专著8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促进奖二等奖。担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湖泊科学》副主编,《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地理学报》,以及《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等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