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生环学院)3月25日上午,应生态与环境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万金教授在生态与环境学院实验楼201教室作了题为《植物繁殖的生态与进化》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杨如意教授主持,生态与环境学院部分老师、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会。
廖万金教授首先从花大小与数量的负耦联、花水平雌雄功能的分配、繁殖时间与节律等方面阐述了最优化理论研究方法。随后,他详细介绍了进化稳定对策研究方法(ESS),并以干旱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和繁殖与根系生物量的关系为案例阐述了小麦籽粒产量最大化的ESS模型构建。最后,廖教授还介绍了传粉过程中自交的优缺点。与会师生对报告内容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植物繁殖的生态与进化问题和廖万金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廖老师一一作了详细的解答。
廖万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团队学术骨干,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主要开展植物繁殖生态学、生物入侵、协同进化物种形成等方面的研究。在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国际著名期刊Evolution, American Naturalist, New Phytologist, Annals of Botany, Oecologia等刊物上累计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代表性工作包括:①揭示种间生态关系(互利共生、竞争、捕食)的协同进化格局;②提出“克隆生长可以降低同株异花授粉”这一新的机制解释植物克隆生长习性的进化;③揭示了榕树性系统对其传粉者物种形成的影响;④揭示了豚草这一危害我国广大地区的恶性入侵杂草的种群引入、形成、扩散机制;并揭示了植物繁殖性状在新环境中的快速适应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