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理论学习

教职工理论学习(2023年第4期)

编辑:卫正梅 预审:卫正梅 终审:张伟  发布日期:2023-04-20  浏览次数:

教职工理论学习材

2023年第4

生态与环境学院党委编                    20234

 

1.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蔡奇陪同考察

2.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扎实抓好主题教育 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李强赵乐际王沪宁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 蔡奇讲话

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 审议《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5.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 掀起造林绿化热潮 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参加

6.《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7.《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9.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的通知

10.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的通知

1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主要篇目介绍

1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

13.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

14.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召开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韩俊杜家毫讲话 王清宪唐良智陈超英程丽华出席

15.韩俊在主持召开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 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职尽责 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王清宪程丽华出席

16.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韩俊主持会议

17.韩俊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强调 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 王清宪唐良智出席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蔡奇陪同考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和省长王伟中陪同下,先后来到湛江、茂名、广州等地,深入企业、港口、农村等进行调研。

  10日上午,习近平首先考察了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习近平听取了广东省海洋渔业发展情况介绍,察看渔业良种展示,向现场科研和养殖人员询问选育技术、种苗长势、市场价格等。习近平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习近平来到位于保护区东部的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他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1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湛江市徐闻县,考察徐闻港。徐闻港项目是广东与海南相向而行的“头号工程”。在港口专用码头,习近平察看徐闻港全貌,听取广东省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向发展等工作汇报。随后,习近平来到泊位码头,察看船舶停靠、客运转接等。船上的旅客看见总书记来了,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向大家挥手致意,祝他们一帆风顺。习近平指出,琼州海峡是国家经略南海的战略通道,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发展的咽喉要道,要把“黄金水道”和客货运输最佳通道这篇大文章做好,把徐闻港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

  离开徐闻港,习近平来到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向南输水的接点站——徐闻县大水桥水库,了解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后续工程规划等情况。工作人员向总书记展示水样和监测设备,汇报当地加强周边生态保护等情况。习近平指出,我国缺水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广东要把水资源优化配置抓好,加快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尽早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习近平11日来到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调研。柏桥村种植荔枝约6800亩,是荔枝生产专业村。习近平走进荔枝种植园,了解当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文旅产业等情况,并同现场技术人员亲切交流。随后,习近平来到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听取合作社运营和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指出,这里是荔枝之乡,荔枝种植有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要进一步提高种植、保鲜、加工等技术,把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

  临别时,村民们高声欢呼“总书记好”“总书记辛苦了”。习近平亲切地对大家说,这是我第一次到粤西地区,看到乡亲们通过发展荔枝等特色种植业过上了殷实的生活,我感到很欣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强对后富的帮扶,推进乡风文明,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让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习近平12日在广州市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乐金显示广州制造基地。广东省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全省近年来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习近平察看产品展示和生产组装流程,对企业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习近平强调,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市场优势会更加明显。希望外国投资者抓住机遇,到中国来,到广东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来,深耕中国市场,创造企业发展新辉煌。

  习近平随后来到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他走进企业展厅、总装车间、电池生产车间等,了解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进展情况。在广汽研究院,习近平仔细察看智能网联实验室、模型设计实验室等,并同科技人员、企业家、职工、外资企业代表等交流。习近平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强调,中国是个大国,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也欢迎国际合作。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13日上午,习近平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广东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习近平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习近平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

  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区域互联互通,带动和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要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防止出现返贫。

  习近平指出,开展主题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工作部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认同,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二是铸牢对党忠诚,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对党忠诚体现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三是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考察。

李干杰、何立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主题教育中央第七指导组负责同志参加汇报会。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4月14日第 01版)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扎实抓好主题教育 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李强赵乐际王沪宁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 蔡奇讲话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丁薛祥、李希,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蔡奇作总结讲话。

  习近平指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主题教育,要在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突出问题导向,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我们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强调,这次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习近平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凝心铸魂筑牢根本,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锤炼品格强化忠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政治品格,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要实干担当促进发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习近平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在主题教育中抓好机关和系统内干部队伍教育整顿。

  习近平指出,这次主题教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党委(党组)要扛起主体责任,把主题教育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谋划、靠前指挥、督促指导。中央派出指导组,对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省区市党委和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党组(党委)派出巡回指导组,加强对所属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推动党员、干部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蔡奇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对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全党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要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要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要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开门搞教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让群众得实惠。要压实压紧领导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圆满完成主题教育各项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员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党员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出席会议。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和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领导班子成员,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部分企业、高校,军队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主题教育中央指导组各组组长、副组长等参加会议。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4月04日第01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 审议《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会议审议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根据党的二十大部署,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推动全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会议强调,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全党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与人民同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会议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具体要达到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的目标,着力解决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6个方面的问题。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专项整治突出问题,最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防止“两张皮”。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和防止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效。要制定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确保常态长效。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作为严明党的纪律规矩、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重要措施,有力推进管党治吏走深走实落地见效。修订《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对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中国特色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是请示报告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组织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领导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组织监督。高级干部要带头执行、模范遵守、以上率下。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抓好贯彻执行,严明报告纪律,加强抽查核实,坚决维护报告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动报告制度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更大作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3月31日第01版)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30日下午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举行这次集体学习,目的是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全党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牢思想理论基础。

  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国中、李干杰、李书磊、何卫东、陈敏尔等5位同志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交流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习近平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中央确定在全党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主要考量。

  习近平强调,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经了10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这一历程,我们也推动全党学习了10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理论武装的任务仍然艰巨。这次主题教育确定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就是要推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我们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习近平强调,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确保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习近平指出,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这次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的一系列要求,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等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特别是要把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习近平指出,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要善于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要善于运用这一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强化政治领导,丰富战略支撑,拓展实践路径,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动力活力,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彰显、前景更加光明。要善于运用这一思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要善于运用这一思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各种风险见之于未萌、化之于未发,坚决防范各种风险失控蔓延,坚决防范系统性风险。要善于运用这一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既注重解决好出现的新问题,又注重解决好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习近平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在主题教育中当表率。领导干部在各个方面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是一种有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次主题教育,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为全党作示范、立标杆、带好头。要带头抓好理论学习,引导和推动全党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引导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带头抓好问题检视和整改,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职责,把学、查、改有机贯通起来,全面查找自身不足和工作偏差,正确对待和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着力从思想根源和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带动全党深查实改,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带头抓好所在地区、分管领域的主题教育,压实领导责任,全程掌握进展情况,着力发现和解决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工作抓实、抓深,确保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4月01日第01版)

 

 

 

 

 

 

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 掀起造林绿化热潮 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人勤春来早,植绿正当时。每年这个时候,我国从南到北渐次掀起造林绿化的热潮。今天,我们一起参加植树,就是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既在广袤祖国大地上种下片片绿色,也在广大人民心中播撒绿色种子,共同迎接希望的春天,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京郊大地,春雨飘飘,春意盎然。上午10时30分许,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集体乘车,冒雨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中心公园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

  植树点位于北小河和坝河交汇处的东坝中心公园内,面积约300亩。该地块原为东坝乡东风村所在地,经搬迁腾退和环境整治,正在规划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为特色的生态空间。东坝中心公园内,参加义务植树的首都干部群众、少先队员正干得热火朝天。

  看到总书记来了,大家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披上雨衣,拿起铁锹走向植树地点,同北京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同志一起参与到植树人群的行列。

  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习近平接连种下油松、西府海棠、国槐、柿树、红瑞木等树苗,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气氛热烈。习近平一边劳动,一边教孩子种树的方法,并与孩子们聊起学习生活情况,问他们家里父母多大年纪,在小学有没有安排生物课,对植物了解多少,现在作业多不多,课外辅导多不多,叮嘱他们从小要热爱劳动,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习近平强调,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

  植树后,在场的中小学生和干部群众围拢过来。习近平对大家说,我国人工造林规模世界第一,而且还在继续造林。地球绿化,改善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功不可没,中国人民功不可没。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植树造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一以贯之、持续做下去。

  习近平回忆起参加植树造林的过程。他说,这是我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第十一次参加植树活动,算上到中央工作以来参加的次数,已经十六次了,而且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间我都参加了植树活动。他对在场的中小学生们说,等你们也成了父母辈了,也要让你们的子女子孙继续植树,一代一代做下去,美丽中国就是这么建设出来的。

  习近平对大家说,我是在北京长大的,我的乡愁很多都与树有关。过去老北京的四合院,肯定会种有槐树、柿子树,或者海棠、石榴、枣树等。北京过去种的比较多的是杨柳树,因为北京适合种杨柳树,同时要注意把针阔林比例结合好,使之更符合生物链、生态链要求。要在绿化基础上加强彩化,多种一些色彩斑斓的树种,努力建设全域森林城市,把北京建设得更美。

  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义务植树。要创新组织方式、丰富尽责形式,为广大公众参与义务植树提供更多便利,实现“全年尽责、多样尽责、方便尽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等参加植树活动。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4月05日第01版)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文章强调,回顾历史,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校要坚守这个初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文章指出,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始终自觉服务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党校不是一般的学校,而是党的学校,是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在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精准定位,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文章指出,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为党育才,就是要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党校就是推动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理论素养的地方,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重点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党校是领导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使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刻骨铭心,让学员记住一辈子。要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

  文章指出,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努力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生力军。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要为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尽职尽责,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讲得令人信服,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是党校为党献策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同党委和政府的沟通衔接,积极出主意、建诤言、献良策,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力的智力支撑,尤其要利用好学员这个独有的资源,创新学员参与决策咨询的机制。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要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

  文章指出,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从严治校是党校办学的基本方针,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党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质量立校是党校工作的重要遵循,是全面提升党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以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文章强调,坚持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办党校的根本经验,也是推动党校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党校是党的宝贵家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坚持全党办党校,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党校事业发展,共同把党校办好。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4月01日第01版)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文章强调,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把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而超大规模经济体可以也必须内部可循环。事实充分证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我们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文章指出,两年多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效,思想共识不断凝聚、工作基础不断夯实、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总体看,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还任重道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布局:一是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二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

    文章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第一,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和可靠性。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第二,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第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第四,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4月16日第01版)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卡尔.马克思

【导读】马克思大学学习的是法学专业,但他更感兴趣的是哲学和历史。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与敌人和对手进行斗争和辩论时,包括在办报纸和打法律官司时,深深感到因为没有经济学知识的支撑,他常常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和乏力。这些都促使他开始系统学习掌握经济学理论,并整理了大量的学习笔记。第一次集中学习经济学是马克思1844年4—8月在巴黎流亡期间,他做了大量经济学学习笔记,后人将这些手稿加以整理出版,取名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称《巴黎手稿》。《巴黎手稿》是马克思思想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这部著作是在马克思思想转变最复杂、最关键的时期诞生的,充分反映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世界观的萌芽,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既要看到他的思想向历史唯物主义靠近的一面,又要看到他此时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本质的一面。

《巴黎手稿》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古典经济学的工资、利润、地租的摘录和异化劳动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资本与劳动关系的论述。第三部分是对私有财产、劳动以及共产主义的讨论。第四部分,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最后一章的摘录,进一步剖析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整个体系中合理的有价值的部分——辩证法思想,为他后来形成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打下了基础。

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马克思站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地上,运用费尔巴哈等人的“异化观”“人本观”,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度分析,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劳动异化的根源、本质和后果,进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财产的来源、本质进行了考察分析,这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也将看到此时的马克思在思想上的局限性。人本主义用漂亮的言辞吸引了眼球,但是它对事物的真正本质和改变现存世界的合理路径并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这与后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本质的区别。这篇文章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同样一个人面对同样一个事物或现象,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观点,根源就在于这个人考察立场和方法的根本改变。这再次证明,立场和方法决定着观点,没有正确的立场和方法,永远也找不到答案。这同时也告诫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仅仅停留在“语录”、“名言”、“金句”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作者的成长环境、时代背景出发,认真研读原文原著,从其文章的观点中把握其思想以及思想的来源,进而梳理出作者完整的思想史,最终在对照辨析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而正确的观点就是正确的立场和方法的自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如“人皆可为尧舜”一样,人人也同样可以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人人都可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正确地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我们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的。我们采用了它的语言和它的规律。我们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本、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互相分离以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概念等等当作前提。我们从国民经济学本身出发,用它自己的话指出,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降低为最贱的商品;工人的贫困同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成反比;竞争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来,也就是垄断的更惊人的恢复;最后,资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消失了,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即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注:马克思在《让·巴蒂斯特·萨伊〈论政治经济学〉一书摘要》中,对萨伊关于财富的性质和流通的原理的论述写了如下评注:“私有财产是一个事实,国民经济学对此没有说明理由,但是,这个事实是国民经济学的基础”;“没有私有财产的财富是不存在的,国民经济学按其本质来说是发财致富的科学。因此,没有私有财产的政治经济学是不存在的。这样,整个国民经济学便建立在一个没有必然性的事实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81年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2卷第316、319页)。——39。)。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国民经济学没有向我们说明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例如,当它确定工资和资本利润之间的关系时,它把资本家的利益当作最终原因;就是说,它把应当加以阐明的东西当作前提◎第39页◎。同样,竞争到处出现,对此则用外部情况来说明。至于这种似乎偶然的外部情况在多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过程的表现,国民经济学根本没有向我们讲明。我们已经看到,交换本身在它看来是偶然的事实。贪欲以及贪欲者之间的战争即竞争,是国民经济学家所推动的仅有的车轮。(注:在手稿中,这段话下面删去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必须回顾上述财产的物质运动的本质”。——编者注)

正因为国民经济学不理解运动的联系,所以才把例如竞争的学说同垄断的学说,行业自由的学说同同业公会的学说,地产分割的学说同大地产的学说对立起来。因为竞争、行业自由、地产分割仅仅被阐述和理解为垄断、同业公会和封建所有制的偶然的、蓄意的、强制的结果,而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的结果。  

因此,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

不要像国民经济学家那样,当他想说明什么的时候,总是置身于一种虚构的原始状态(注:马克思在《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摘要》中写有评注:“十分有趣的是斯密作的循环论证。为了说明分工,他假定有交换。但是为了使交换成为可能,他就以分工、以人的活动的差异为前提。他把问题置于原始状态,因而未解决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81年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2卷第336页)。——40。)。这样的原始状态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国民经济学家只是使问题堕入五里雾中。他把应当加以推论的东西即两个事物之间的例如分工和交换之间的必然关系,假定为事实、事件。神学家也是这样用原罪来说明恶的起源,就是说,他把他应当加以说明的东西假定为一种具有历史形式的事实。

我们且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注:这个结论在当时的社会批判性著作中相当流行。例如,魏特林在他的《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就曾写道:“正像在筑堤时要产生土坑一样,在积累财富时也要产生贫穷。”——40。)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品,它生产作◎第40页◎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

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注:马克思在这里仍旧使用了黑格尔的术语及其探讨对立的统一的方法。他把Verwirklichung(现实化)与Entwirklichung(非现实化)对立起来。——41。),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注:马克思在手稿中往往并列使用两个德文术语“Entfremdung”(异化)和“Ent?uβerung”(外化)来表示异化这一概念。但是他有时把“Ent?uβerung”这个术语用于另一种意义,例如,用于表示交换活动、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获得,就是说,用于表示那些并不意味着敌对性和异己性的关系的经济和社会现象。——41。)。

劳动的现实化竟如此表现为非现实化,以致工人非现实化到饿死的地步。对象化竟如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被剥夺了最必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是劳动的必要对象。甚至连劳动本身也成为工人只有通过最大的努力和极不规则的中断才能加以占有的对象。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宗教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注:马克思在这里以自己的理解复述了费尔巴哈哲学关于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论点。费尔巴哈在他的著作《基督教的本质》中曾经证明,因为在神的本质的观点中肯定的东西仅仅是人的东西,所以作为意识对象的人的观点就只是否定的东西。费尔巴哈说,为了使上帝富有,人就必须贫穷;为了使上帝成为一切,人就必须什么也不是。人在自身中否定了他在上帝身上所肯定的东西。——41。)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因此,这种活动越多,工人就越丧失对象。凡是成为他的劳动的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自身的东西就越少。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第41页◎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

现在让我们来更详细地考察一下对象化,工人的生产,并且考察对象即工人产品在对象化中的异化、丧失。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因此,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的劳动的对象,不成为他的劳动的生活资料;第二,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给他提供直接意义的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因此,工人在这两方面成为自己的对象的奴隶:首先,他得到劳动的对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次,他得到生存资料。因此,他首先是作为工人,其次是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够生存。这种奴隶状态的顶点就是: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自己作为肉体的主体,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

(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国民经济学由于不考察工人(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而掩盖◎第42页◎劳动本质的异化。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

劳动对它的产品的直接关系,是工人对他的生产的对象的关系。有产者对生产对象和生产本身的关系,不过是这前一种关系的结果,而且证实了这一点。对问题的这另一个方面我们将在后面加以考察。因此,当我们问劳动的本质关系是什么的时候,我们问的是工人对生产的关系。

以上我们只是从一个方面,就是从工人对他的劳动产品的关系这个方面,考察了工人的异化、外化。但是,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身异化,那么工人活动的产品怎么会作为相异的东西同工人对立呢?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总结。因此,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本身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外化。

那么,劳动的外化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第43页◎要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最后,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在宗教中,人的幻想、人的头脑和人的心灵的自主活动对个人发生作用不取决于他个人,就是说,是作为某种异己的活动,神灵的或魔鬼的活动发生作用,同样,工人的活动也不是他的自主活动。(注:这里表述的思想是与费尔巴哈的论点相呼应的。费尔巴哈认为宗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是人的存在及其精神活动的异化。费尔巴哈写道,上帝作为对人来说的某种至高的、非人的东西,是理性的客观本质;上帝和宗教就是幻想的对象性本质。他还写道,黑格尔逻辑学的本质是主体的活动,是主体的被窃走的思维,而绝对哲学则使人自身的本质、人的活动在人那里异化。——44。)他的活动属于别人,这种活动是他自身的丧失。

因此,结果是,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我们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的异化行为。第一,工人对劳动产品这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时也是工人对感性的外部世界、对自然对象——异己的与他敌对的世界——的关系。第二,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对生产行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工人对他自己的活动——一种异己的、不属于他的活动——的关系。在这里,活动是受动;力量是无力;生殖是去势;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如果不是活动,又是什么呢?——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这是自我异化,而上面所谈的是物的异化。

我们现在还要根据在此以前考察的异化劳动的两个规定推出◎第44页◎它的第三个规定。

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种事物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注:马克思在本段和下一段利用了费尔巴哈哲学中表述人和整个人类时所用的术语,并且创造性地吸取了他的思想:人把他的“类本质”、他的社会性质异化在宗教中;宗教以人同动物的本质区别为基础,以意识为基础,而意识严格说来只是在存在物的类成为存在物的对象、本质的地方才存在;人不像动物那样是片面的存在物,而是普遍的、无限的存在物。——45。)

无论是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注:在手稿中,“材料”一词写在“对象”一词上方。——编者注)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异化劳动,由于(1)使自然界,(2)使人本身,使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对人来说,◎第45页◎它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第一,它使类生活和个人生活异化;第二,把抽象形式的个人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异化形式的类生活的目的。(注:类、类生活、类本质都是费尔巴哈用的术语,它们表示人的概念、真正人的生活的概念。真正人的生活以友谊和善良的关系,即以爱为前提,这些都是类的自我感觉或关于个人属于人群这种能动意识。费尔巴哈认为,类本质使每个具体的个人能够在无限多的不同个人中实现自己。费尔巴哈也承认人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利益的相互敌对和对立关系,但是他认为这种关系不是来自阶级社会的历史的现实条件,即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而是来自人的真正本质即类本质同人相异化,来自人同大自然本身预先决定了的和谐的类生活人为地但绝非不可避免地脱离开来。——46。)

因为,首先,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生活本身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第46页◎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因此,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

同样,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因此,人具有的关于自己的类的意识,也由于异化而改变,以致类生活对他来说竟成了手段。

这样一来,异化劳动导致:

(3)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4)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第47页◎

总之,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这一命题,说的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

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

因此,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按照他自己作为工人所具有的那种尺度和关系来观察他人。

我们的出发点是经济事实即工人及其产品的异化。我们表述了这一事实的概念:异化的、外化的劳动。我们分析了这一概念,因而我们只是分析了一个经济事实。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应该怎样在现实中去说明和表述异化的、外化的劳动这一概念。

如果劳动产品对我来说是异己的,是作为异己的力量面对着我,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

如果我自己的活动不属于我,而是一种异己的活动、一种被迫的活动,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

属于另一个有别于我的存在物。

这个存在物是谁呢?

是神吗?确实,起初主要的生产活动,如埃及、印度、墨西哥的神殿建造等等,是为了供奉神的,而产品本身也是属于神的。但是,神从来不单独是劳动的主人。自然界也不是。而且,下面这种情况多么矛盾: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使自然界受自己支配,神的奇迹越是由于工业的奇迹而变成多余,人就越是会为了讨好这些力量而放弃生产的乐趣和对产品的享受。

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己的存在物,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只能是人自身。

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第48页◎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他人带来享受和生活乐趣。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

还必须注意上面提到的这个命题: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因此,如果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即对象化劳动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不依赖于他的对象的关系,那么他对这一对象所以发生这种关系就在于有另一个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不依赖于他的人是这一对象的主人。如果人把他自己的活动看作一种不自由的活动,那么他是把这种活动看作替他人服务的、受他人支配的、处于他人的强迫和压制之下的活动。

人同自身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异化,都表现在他使自身和自然界跟那些与他不同的人所发生的关系上。因此,宗教的自我异化也必然表现在世俗人对僧侣或者世俗人对耶稣基督——因为这里涉及精神世界——等等的关系上。在实践的、现实的世界中,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对他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因此,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注:手稿中是Menschen(人),不是M?chte (力量)。——编者注)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正像他把他自己的生产变成自己的非现实化,变成对自己的惩罚一样,正像他丧失掉自己的产品并使它变成不属于他的产品一样,他也生产出不生产的人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正像他使他自己的活动同自身相异化一样,他也使与他相异的人占有非自◎第49页◎身的活动。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从工人方面考察了这一关系;下面我们还要从非工人方面来加以考察。

总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对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劳动的主人起个什么别的名字——对这个劳动的关系。

因此,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因此,我们通过分析,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

诚然,我们从国民经济学得到作为私有财产运动之结果的外化劳动(外化的生命)这一概念。但是,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但确切地说,它是外化劳动的后果,正像神原先不是人类理智迷误的原因,而是人类理智迷误的结果一样。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私有财产只有发展到最后的、最高的阶段,它的这个秘密才重新暴露出来,就是说,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

这些论述使至今没有解决的各种矛盾立刻得到阐明。

(1)国民经济学虽然从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这一点出发,但是它没有给劳动提供任何东西,而是给私有财产提供了一切。蒲鲁东从这个矛盾得出了有利于劳动而不利于私有财产的结论。(注:马克思显然是指蒲鲁东的著作《什么是财产?》。参看该书第3章第4节:劳动。——劳动本身对自然物没有任何占有能力;第5节:劳动导致所有权的不平等;第6节:社会中的一切工资都是平等的;第7节:才能不平等是财富平等的必要条件。——50。)然而,我们看到,这个表面的矛盾是异化劳动同自身的矛盾,而国民经济学只不过表述了异化劳动的规律罢了。

因此,我们也看到,工资和私有财产是同一的,因为用劳动产◎第50页◎品、劳动对象来偿付劳动本身的工资,不过是劳动异化的必然后果,因为在工资中,劳动不表现为目的本身,而表现为工资的奴仆。下面我们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现在还只是做出几点结论。(注:在这一段中,马克思是在广义上使用工资范畴,以表达资本家和雇佣工人这两个阶级之间的对抗性关系。他所说的“工资”是指“雇佣劳动”,指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显然,在没有保存下来的那部分手稿中,关于这个思想他会有详细的阐述。——51。)

强制提高工资(且不谈其他一切困难,不谈强制提高工资这种反常情况也只有靠强制才能维持),无非是给奴隶以较多工资,而且既不会使工人也不会使劳动获得人的身分和尊严。

    甚至蒲鲁东所要求的工资平等,也只能使今天的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关系变成一切人对劳动的关系。这时社会就被理解为抽象的资本家。(注:这里是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平等”观念时所持的基本论点。蒲鲁东在《什么是财产?》一书中表述的“平等”观念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关系基础上的。他的空想的、改良主义的药方规定,私有财产要由“公有财产”代替,而这种“公有财产”将以平等的小占有的形式,在“平等”交换产品的条件下掌握在直接生产者手中。这实际上指的是均分私有财产。蒲鲁东是这样设想交换的“平等”的,即“联合的工人”始终得到同等的工资,因为在相互交换他们的产品时,即使产品实际上不同等,但每个人得到的仍然是相同的,而一个人的产品多于另一个人的产品的余额将处于交换之外,不会成为社会的财产,这样就完全不会破坏工资的平等。马克思说,在蒲鲁东的理论中,社会是作为抽象的资本家出现的。他指出蒲鲁东没有考虑到即使在小(“平等”)占有制度下也仍然起作用的商品生产的现实矛盾。不久,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表述了这样一个结论:蒲鲁东在经济异化范围内克服经济异化,就是说,实际上根本没有克服它。——51。)

工资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因此,随着一方衰亡,另一方也必然衰亡。

(2) 从异化劳动对私有财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别以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

正如我们通过分析从异化的、外化的劳动的概念得出私有财产的概念一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两个因素来阐明国民经济学的一切范畴,而且我们将重新发现,每一个范畴,例如买卖、竞争、资本、货币,不过是这两个基本因素的特定的、展开了的表现而已。

但是,在考察这些范畴的形成以前,我们还打算解决两个任务:

(1) 从私有财产对真正人的和社会的财产的关系来说明作为异化劳动的结果的私有财产的普遍本质。

(2)我们已经承认劳动的异化、劳动的外化这个事实,并对这◎第51页◎一事实进行了分析。现在要问,人怎么使他的劳动外化、异化?这种异化又怎么以人的发展的本质为根据?我们把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为外化劳动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关系问题,就已经为解决这一任务得到了许多东西。因为人们谈到私有财产时,认为他们谈的是人之外的东西。而人们谈到劳动时,则认为是直接谈到人本身。问题的这种新的提法本身就已包含问题的解决。

补入(1) 私有财产的普遍本质以及私有财产对真正人的财产的关系。

在这里外化劳动分解为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互相制约,或者说,它们只是同一种关系的不同表现,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而外化表现为占有,异化表现为真正得到公民权。

我们已经考察了一个方面,考察了外化劳动对工人本身的关系,也就是说,考察了外化劳动对自身的关系。我们发现,这一关系的产物或必然结果是非工人对工人和劳动的财产关系。私有财产作为外化劳动的物质的、概括的表现,包含着这两种关系:工人对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非工人的关系,以及非工人对工人和工人的劳动产品的关系。

我们已经看到,对于通过劳动而占有自然界的工人来说,占有表现为异化,自主活动表现为替他人活动和表现为他人的活动,生命活跃表现为生命的牺牲,对象的生产表现为对象的丧失,转归异己力量、异己的人所有。

现在我们就来考察一下这个同劳动和工人生疏的人对工人、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

首先必须指出,凡是在工人那里表现为外化的、异化的活动的东西,在非工人那里都表现为外化的、异化的状态。

其次,工人在生产中的现实的、实践的态度,以及他对产品的态度(作为一种内心状态),在同他相对立的非工人那里表现为理◎第52页◎论的态度。

第三,凡是工人做的对自身不利的事,非工人都对工人做了,但是,非工人做的对工人不利的事,他对自身却不做。

我们来进一步考察这三种关系。

 

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8月

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

原文是德文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的通知

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的通知。全文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为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根据党中央要求,中央宣传部对2019年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进行修订,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以下简称《纲要(2023年版)》)。党中央认为,《纲要(2023年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充分反映了这一思想的最新发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党中央同意印发《纲要(2023年版)》(由中央宣传部统一印发),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着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要组织全体党员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纲要(2023年版)》纳入学习计划,作出周密安排,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要做到深学笃信,坚持原原本本学、及时跟进学,全面系统深入把握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做到精思细悟,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做到知行合一,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更加自觉用这一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阐释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4月07日第03版)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的通知

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的通知。全文如下:

  编辑出版《习近平著作选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现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已经出版发行,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习近平著作选读》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这些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奋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着眼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充分认识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这一思想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世界性贡献。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全面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认识这一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在、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充分认识这一思想是推动新时代伟大实践、引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摆在重要位置,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悟,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习近平著作选读》列入学习计划,深学细悟笃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习近平著作选读》纳入培训教学重要内容,举办各种研讨班、培训班、学习班,推动学习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各高等学校要把《习近平著作选读》作为师生理论学习教材,更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学习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做好宣传报道,组织好宣讲宣介,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4月11日第01版)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主要篇目介绍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习近平著作选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开卷篇,其他著作按时间顺序编排。第一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17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演讲、指示、批示、训令等71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现将《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主要篇目介绍如下。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的主要部分。文中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讲话提出并阐述了中国梦。文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2012年12月7日至11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强调:深化改革开放,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2年12月29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要加大投入力度,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2013年1月5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2013年1月22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强调: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发布八项规定只是开端、只是破题,还需要下很大功夫。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牢牢把握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强大人民军队》(2013年3月11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强调: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文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13年3月23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文中指出:这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2013年6月28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概括起来说,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2013年8月19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的要点。文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针。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宣传思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调: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握好时、度、效。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2013年11月12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这次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文中指出: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2013年12月26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2014年4月15日、2017年2月17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两次讲话的要点。文中指出: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2014年8月20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讲话从信念坚定、热爱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等方面,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风范。文中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2014年9月5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014年9月21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五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强调:要切实落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战略任务,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4年10月15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强调: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0月23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全会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贯穿决定全篇的一条主线,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全面推进总目标来部署、来展开。

  《守纪律,讲规矩》(2015年1月13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党内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党的规矩总的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2015年7月6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关键是群团组织必须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群团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把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作为重要着力点。不追求先进性,就容易成为一盘散沙。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而不能让群众当配角、当观众。

  《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2015年10月29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实现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下气力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转方式,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补短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防风险,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

  《脱贫攻坚必须在精准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2015年11月27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好路子好机制的核心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强调: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月18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讲话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一些重大问题,从理论上和宏观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入阐述。文中指出: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2016年3月4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文中指出: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从来没有动摇。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强调: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要推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2016年5月30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强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2016年9月4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文中指出:世界经济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强调:面对当前挑战,二十国集团要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把握好大方向,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2016年10月10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国有企业不仅要,而且一定要办好,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强调:我们说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定走自己的路,就包括坚定支持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坚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2016年10月27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既需要全方位用劲,也需要重点发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就是重点发力的抓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强调: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法规保障。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做起。

  《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2016年11月30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2017年1月17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二〇一七年年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的一部分。文中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强调: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文中指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强调: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2017年2月13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强调: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崇高使命,必须一刻不放松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始终跟上时代、实践、人民的要求,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5月14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文中指出:要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中国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2017年5月26日)这是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文中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4月06日第01版)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习近平著作选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开卷篇,其他著作按时间顺序编排。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等75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现将《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如下。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12月18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强调: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新境界》(2017年12月22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在波澜壮阔的强军实践中,我们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2018年4月10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二〇一八年年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的一部分。文中指出: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重大举措。

  《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2018年4月20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而且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坚持创新发展、依法治理、保障安全、兴利除弊、造福人民的原则,把握好安全和发展、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辩证关系,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2018年5月4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2018年5月18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对突破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2018年6月22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讲话的要点。文中指出:我国对外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应有贡献。强调: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确保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党的组织路线》(2018年7月3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强调: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要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

  《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2018年8月21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这个使命任务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战线的光荣职责,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必须时刻牢记、努力践行。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0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推进教育现代化不能忘记初心,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18年11月1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民营企业家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2019年1月2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文中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七十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强调: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带头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2019年7月9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机关的意识。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既要体现高度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又要有坚决的维护定力和能力。

  《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2019年9月20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七十年的实践证明,人民政协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们必须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增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责任担当,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10月31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和丰富的实践成果,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

  《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2019年12月20日)讲话总结了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始终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始终准确把握“一国两制”正确方向,始终强化“一国两制”使命担当,始终筑牢“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强调:进一步推动澳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围绕“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目标定位,选准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20年1月8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强调: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必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

  《使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2020年9月8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2020年10月29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讲话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2020年11月16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020年12月24日、25日)这是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讲话的要点。文中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2021年1月11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文中指出: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强调: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同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优势统一起来,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2021年2月20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强调:要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文中指出: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1年5月28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调: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讲话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重要要求。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21年8月17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强调: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2021年8月27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2021年9月27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是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2021年10月13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强调: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2021年11月11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指出:党中央决定召开一次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担当。这次全会《决议》同党作出的前两个历史决议一样,必将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坚定担当责任,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2021年12月3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只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现了中国化的宗教,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才能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重视战略策略问题》(2022年1月11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绝不能犯战略性错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2022年1月18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讲话总结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和重要经验,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文中指出: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2022年7月1日)文中指出:“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十四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强调: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2022年7月29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的要点。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强调: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要确保党对统战工作全面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2022年10月23日)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的主要部分。文中指出: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要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4月07日第02版)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

近日,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把握总体要求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对激励各级党员干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持续推动安徽各项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持续提升安徽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形象,持续凸显安徽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三个服务”和“五个必须坚持”要求,紧紧围绕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部署,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使调查研究工作同全省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

  二、明确调研内容

  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直面难题,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攻坚,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瘀点难点。各级党委(党组)要聚焦党中央明确的调研内容,立足职能职责,紧密结合实际,围绕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突出重点、直击要害,选准选好调研内容。主要是以下方面。

  1.深入调研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2.围绕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调研发挥自身优势,深化区域合作、增强发展动能、拓展发展空间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特别是围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调研体制机制等高对接、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群辐射联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文化旅游深度合作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3.围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调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大科学装置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4.围绕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入调研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紧缺人才和团队定向招引机制,建设“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等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5.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省,深入调研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创新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6.围绕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调研建立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7.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入调研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金融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8.围绕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深入调研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贸易产业融合,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强与长三角沿海港口合作等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9.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调研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修复等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10.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深入调研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文章,推进种业振兴,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土特产”,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改革,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11.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深入调研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深入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12.围绕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深入调研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13.围绕法治安徽建设,深入调研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14.围绕平安安徽建设,深入调研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15.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调研维护能源、生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安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重大风险,应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16.围绕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深入调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打造“忠专实、勤正廉”的干部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17.围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调研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弘扬“三严三实”作风,落实“一改两为”要求,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18.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三、精心组织实施

  在全省开展调查研究,按照“6大步骤、14个环节”组织实施。

  (一)提高认识。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思践悟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1.召开专题学习会。各级党委(党组)至少安排1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自觉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

  2.举办读书班。各级党委(党组)要适时举办1次读书班,与主题教育读书班统筹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制定方案。根据党中央工作方案及省委实施方案,省委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法院、省检察院党组及各级党委(党组)制定具体方案,确保调查研究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3.确定调研题目。各级党委(党组)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及省委确定的调研内容,聚焦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明确调研方向,选准调研题目,实现小切口深入,推动大问题解决。

  4.明确任务分工。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牵头1个课题开展调研,同时针对相关领域或工作中最突出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明确责任单位、进度安排、成果形式等,确保人人有担子、有任务。

  5.集体研究方案。各级党委(党组)围绕调研内容,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研究制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主持制定方案。

  (三)开展调研。坚持集中调研和常态化调研相结合,推进调查研究融入业务、融入工作、融入日常。

  6.开展集中调研。确定今年4—5月开展集中调研活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多听群众呼声,多察基层实情,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

  7.创新调研方式。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结合起来,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

  8.加强调研统筹。科学制定调研计划,统筹安排、合理确定集中调研的时间、地点、人员,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不增加基层负担。

  (四)深化研究。全面梳理汇总调研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既在“调”上下功夫,也在“研”上做文章,使调研的过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9.撰写调研报告。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明晰思路,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彻、找准症结、提实对策,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

  10.组织集中交流。各级党委(党组)结合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作部署安排,组织召开调研成果集中交流会,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研究成熟的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推进工作、攻坚克难的实际成效。今年6月份,第一批开展主题教育的党委(党组)交流研讨调研情况。

  (五)解决问题。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11.实行清单管理。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调研发现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12.注重建章立制。对现场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现场办公、马上就办;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点上问题,要盯住不放、立行立改;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面上问题、共性问题,要从制度层面发力,构建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六)督查回访。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做好跟踪问效工作。

  13.加强督查督办。各级党委(党组)要聚焦调查研究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

  14.做好调研回访。领导干部要定期对调研对象和解决问题等事项进行回访,注意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确保形成调查研究工作闭环。

  四、严格工作要求

  (一)压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提高政治站位,把调查研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精准做好方案设计、过程实施、监督问效等工作,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调查研究见实效。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带头抓好调查研究的推进落实。班子其他成员各负其责,抓好分管领域和分管单位的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一竿子插到底、身子沉到底,了解民情、掌握实情,以上率下、作出示范。

  (二)严明调研纪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轻车简从,厉行节约,简化公务接待,不搞层层陪同。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防止嫌贫爱富式调研。要多开展解剖麻雀式的深度调研,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更不得提前“踩点”、设计“经典路线”,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浅、轻、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跟进监督,对违反作风建设要求和廉洁自律规定的,依规依纪严肃问责。

  (三)务求取得实效。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坚持实事求是,多和人民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听真话、察实情,努力做到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主动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对涉及多个地区或部门单位的问题,要上下协同、整体推动解决。要发现总结调查研究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完善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运用好、坚持好,使调查研究成为党员、干部的经常性工作。

  (四)营造浓厚氛围。各级党报、党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传播平台等要精心策划,综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典型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宣传全省上下对调查研究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评价,宣传各地各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的具体举措、进展成效,让调查研究在江淮大地蔚然成风。

来源:安徽日报

 

 

 

 

 

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召开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韩俊杜家毫讲话 王清宪唐良智陈超英程丽华出席

4月11日下午,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在合肥召开。省委书记韩俊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央第六指导组组长杜家毫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省政协主席唐良智、中央第六指导组副组长陈超英、省委副书记程丽华出席。

  韩俊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扎实工作作风,把主题教育组织好开展好。开展主题教育,必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新局面;必须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韩俊强调,要全面准确把握目标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我省主题教育,实现认识大提升、问题大梳理、工作大推动、作风大转变、环境大优化。要不折不扣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取得更大成就。要精准把牢目标任务,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在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上见行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韩俊指出,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好。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认真研读主题教育确定的学习材料,深学细悟、笃信笃行。要大兴调查研究,聚焦解决本地本单位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增进同普通群众的感情,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要抓好检视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梳理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推动发展中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结合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综合考核、信访举报发现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深入抓好整改,做到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韩俊强调,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圆满完成主题教育各项任务。要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扛起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带头做,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主题教育的指导督促。要强化巡回指导,突出上下联动、分类指导、严督实导、同题共答,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提高指导的质量效果。要强化统筹兼顾,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同抓好本地本部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要强化宣传引导,突出重点,创新方式,严把导向,深入宣传党中央部署要求及省委工作安排,宣传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进展成效,为开展主题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杜家毫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主题教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导组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从提高政治站位推动落实、把握总要求推动落实、紧盯根本任务推动落实、围绕具体目标推动落实、贯通重点措施推动落实五个方面做好督促指导工作,与安徽省委同题共答,把指导工作寓于帮助服务之中,深入了解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在全程指导、全面指导的同时,突出重点对象、重点措施、重点要求,注意发现总结典型,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中央指导组成员,在皖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在肥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在职省级领导干部,部分省级老同志,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在肥中央驻皖单位、在肥高校和省属企业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党的二十大代表,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省委巡回指导组组长、副组长等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辖市、县(市、区)设分会场。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韩俊在主持召开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 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职尽责 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王清宪程丽华出席

 

4月9日上午,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省委书记、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韩俊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省长、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王清宪,省委副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程丽华,副组长刘海泉、陈舜、张韵声、丁向群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全省主题教育工作准备情况汇报,审议通过了《安徽省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方案》《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关于组建第一批省委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的建议方案》等有关文件。

  韩俊在讲话中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要从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出发,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韩俊强调,这次主题教育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要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各项工作。要吃透中央精神,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主题教育工作会议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的核心要义,加强与中央指导组的沟通汇报,确保我省主题教育符合中央要求、切合安徽实际、实现预期目标。要树牢问题导向,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要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提出要求,明确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防止一刀切、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领导小组成员要坚持以上率下,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头调查研究,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检视整改,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韩俊强调,这次主题教育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压紧压实责任,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精心谋划,周密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当好参谋助手,做好组织指导、联络服务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单位党组(党委)要把主体责任扛起来,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亲自把关;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主题教育的指导。要强化督促指导,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各巡回指导组要严督实导、以导带督,做到到位不越位、指导不包办。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广泛宣传主题教育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创新宣传手段,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抓好统筹兼顾,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推动全省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推动党员干部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韩俊主持会议

 

    4月4日下午,省委书记韩俊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3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审议通过《关于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中共安徽省委常委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方案》。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切实谋划好、组织好、推进好。要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把牢“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工作,着力解决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6个方面的问题,努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要注重方式创新和实际效果,把开展主题教育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围绕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等谋划制定实打实的举措,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创新。要突出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严督实导,坚决不搞形式化、表面化、套路化。

  会议强调,省委常委会要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开展主题教育,带头抓好理论学习,带头抓好调查研究,带头抓好问题检视和整改,带头抓好分管领域的主题教育,为全省党员干部作示范、立标杆。省直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展主题教育,结合实际抓好机关和系统内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及省委《实施方案》,切实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改进工作的自我“体检”、自我提升。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善于解剖麻雀,深挖问题背后的根源,拿出有分量的调研成果,真正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要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研统筹,注重总结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轻车简从、简化接待,不给基层增加负担,坚决克服调研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韩俊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强调 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 王清宪唐良智出席

 

3月29日下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韩俊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四个面向”,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安徽贡献。

  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作专题辅导报告。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红文,副省长任清华等作交流发言。省政协主席唐良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其他成员参加会议。

  韩俊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安徽加强基础研究有责任、有条件、有基础,必须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始终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韩俊强调,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要抓重大平台建设,提升现有平台能级,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高标准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争取更多新的平台布局,争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要抓人才队伍建设,对标沪苏浙优化人才政策,打造吸引各类人才高地。树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尽职免责的导向,做到精心用才。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建立顶尖人才、紧缺人才和团队定向招引机制,做到倾心引才。强化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做到悉心育才。要抓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研攻关机制,创新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完善“揭榜挂帅”“竞争赛马”机制。改革人才评价体制,树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改革科技投入机制,稳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不断拓宽科技投入渠道。要抓科技成果转化,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依托“科大硅谷”建设,大力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参与创办科技企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引领作用,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优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好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打造科技金融、科技经纪、信息咨询、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加快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大力实施沿长江科技创新走廊链通行动,强化省内区域创新交流合作。要抓科研服务保障,做好宜居宜业的“加法”,树立顶格支持、精准服务的理念,组织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做好松绑减负的“减法”,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

  韩俊强调,要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各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要精心做好科技部门机构改革工作,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要精心做好科技领域立法工作。要精心办好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加强与沪苏浙对接联络,在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谋划一批新的重大合作项目。要精心办好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要精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扩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范围,为企业授信赋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