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才培养

学院稳步推进生态学拔尖人才班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

编辑:曾庆枝 预审:严云志 终审:张伟  发布日期:2024-07-05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拓展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学院于2021年起单独开设生态学拔尖人才班(以下简称拔尖班)。三年来,学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育人成效。

建章立制,强化人才培养机制保障。一是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2021年首次制定《生态学拔尖班人才培养方案》,2022年修订完善该方案。建立了渐进式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以专业启蒙课《生态学启航》开篇,以专业拓展课《生态学前沿》收官;开设《科研素养训练》等实践类必修课程,制定课程大纲并量化考核标准。二是推行“三导师”制,即“生活+学业+科研”导师制,制定导师考核办法,保证指导效果。三是实行学生进班的选拔制度。2021级和2022级拔尖班均单独招生。为适应学校招生制度改革,2023级拔尖班不再单独招生,为做好2023级拔尖班学生的选拔工作,学院先后出台了《生态与环境学院生态学拔尖人才班选拔及管理办法》和《生态与环境学院生态学拔尖人才班选拔面试流程和评分依据》,经过自愿报名、资格审查、面试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40名入选同学。每届学生按照“兴趣为先、师生互选”的方式,确定了13~14个科研小组及各组科研导师。

灵活考核,保证实践课程教学质量。与传统的实践类课程不同,《科研素养训练》是一门跨越两学年的课程,需在科研导师实验室完成学习研究任务。为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学院加大了考核力度。2023年6月10日和2024年6月16日,分别开展了2021级和2022级拔尖班《科研素养训练》课程学习研究中期进展汇报,每个科研小组逐个登台汇报,学院党委书记张伟、院长胡好远、副院长严云志等亲临考核现场,与科研导师一起肯定了学生的表现,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期望。2024年7月3日,学院举行了2021级拔尖班《科研素养训练》等3门实践课程的结课答辩汇报,在逐个听取13个科研小组的汇报并查阅学生提交的纸质材料后,谢丽强教授、陈中正副教授和黄羿鑫副教授作为评委逐个提问并打分,依据三个评委老师的平均成绩确定了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组,三等奖3组。答辩现场同步收集了学生提出的有关课程考核的改进建议,后期将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实施和考核方式。

 

 

 

 

 

 

 

 

 

 

以赛促学,取得创新人才培养成效。自《科研素养训练》课程开设两年来,2021级拔尖班同学实现了全员申报大创项目,全员参加学科竞赛;13个科研小组以主持人身份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4项,省级大创项目7项。共发表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李佳琪同学)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以导师一作学生二作(胡聪同学)身份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另有第一作者身份(詹乐同学)的SCI期刊论文正在审稿中。获各类学科竞赛奖项27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级三等奖1项 ,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省级学科竞赛奖项11项,另有3个项目入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安徽省决赛(将于今年7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