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学院新闻

【师德师风】典范—王友保:喜捧丹心培后裕,愿遣朱墨画春山

编辑:张伟 预审:张伟 终审:张伟  发布日期:2021-11-01  浏览次数:

王友保,男,汉族,1999年进入安徽师范大学工作,现为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友保老师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认真做好教学本职工作

王友保老师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始终坚守着“教人求真”的教育信条,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每年均承担本科生2~3门课程的主讲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学生给予的综合测评均达到优秀水平。

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王友保老师认真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研究和实践课程教学,积极指导本科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本科生参与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并根据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积极联系、建设生态学野外实习和专业实习基地,保障本科生的实践教学需要。

        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引领教学理念改革。在课程与专业建设中,王友保老师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创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服务社会意识的培养;不断探索与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学习——实践——学习的体验式教学法,增强生态学相关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已主持安徽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生态学拔尖人才培养(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生态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

优化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全新教学考核模式。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王友保老师对生态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对其教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构建研究性专业大实验,实行实验周教学模式,突出实验的系统性、综合性和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用实验方法、自主完成实验过程,让实验过程成为一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科研促进教学,构建实践教学基地。王友保老师以其近20年开展生态学研究工作的基础,辅助教学。通过积极调研,并和地方多方面沟通,将铜陵3个相互联系又各有特色的铜尾矿库区,建设成生态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与植物样品采集的教学基地。

凝练科研成果,编制规范化教材。结合地域特色和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最新成果和理论,王友保老师现已主编并出版了6部生态学专业相关教材,其中安徽省级规划教材两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生态学实验》)。

        三、细致入微关心学生

每年在大一新生进校后,王友保老师都会开展有关我校生态学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学习方法和专业前景的专业讲座,加强学生对生态学专业的认识;在学生的大学学习过程中,每年都至少给本科生开展2~3次专业讲座,为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学习等提供帮助;组织生态学专业老师,以学生为中心,施行全员育人;同时他每年都积极承担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导师,从“生活——学习——创新创业研究——考研深造——就业” 全过程,对本科生进行指导。

        四、积极主动承担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友保老师积极承担起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对于专业新引进老师,从备课、上课、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研究生指导等方面,开展指导工作。结合其主持的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生态学教研室),带动相关老师加强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开展。目前其指导的年轻老师,已有两人晋级副教授,两人在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上取得了显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