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学院新闻

【师德师风】典范—杨周生:春晖桃李 敬业奉献

编辑:张伟 预审:张伟 终审:张伟  发布日期:2021-10-11  浏览次数:

杨周生,男,1962年生,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安徽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勤恳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坚持做好传帮带,积极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坚持敬业奉献,全力服务学院发展。从教37年,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立德树人,勤恳耕耘教学第一线

杨周生老师教学严谨、教风端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认真完成《仪器分析》《食品化学》《综合实验2》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他注重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相结合,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入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智力技能的培养,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内容带有探索性,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并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的能力的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阅读不同风格的参考书,撰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使学生既有知识和一技之长,又有爱心和上进心,坚强、自信,具有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平衡情感变化能力以及行为上的自控能力、生活自立能力和竞争能力等。深受学生的尊重和好评,在学生评教打分中均居学院前列,1999年 获得“皖泰优秀教学奖”。

潜心科研 积极推进研教相长

在完成大量教学和教研工作的同时,杨周生同志还十分注重科学研究工作。他主要从事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对DNA切割作用;重金属离子、芳香簇化合物对DNA损伤的电化学检测;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行为探讨等环境分析化学、生物电化学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工作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三);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2余篇,其中SCI收录4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项,校级基金2项,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他积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科研为教学服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敬业奉献,无私服务学院发展

2008年至2012年,杨周生老师担任学院教学副院长,他注重教学管理的研究,深入、系统地开展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加大资金扶持,举办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学生申报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加强专业指导。

作为学院教授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杨周生老师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办事公正。积极主动开展和参与学院发展规划、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学位建设、学术发展与评价、学风建设等事项的论证、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学院教授委员会在学院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提升了学院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作为校、院教学督导组的成员,杨周生老师注重传帮带,积极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对新进教师,他都认真组织开展教学试讲,客观仔细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在新教师上课时,他到现场再次听课,进一步进行指导。在新进教师的科研工作方面,杨周生老师也是给予方向、方法等多方面的指导。学院很多青年教师都表示,在杨老师严肃认真而又热情关心的指导帮助下,个人受益匪浅,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工作都有很大的提升。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正如杨周生老师所说的:“每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学生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当夜深人静,欣赏学生们那一篇篇优秀的毕业论文;每当节假日,面对远在他乡毕业生发来的祝福短信,我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的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我将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美好明天。”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caef76094b36acaf2edd3a17b8919a1001e93801368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