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学院新闻

【青春三下乡】沿湿地行走,为生命放歌——安师大赴长江湿地生态保护现状调研团队实践纪实

  发布日期:2016-08-29  浏览次数:

本网讯(环工学院 王雅琴呵护地球之肾,共享碧水蓝天。20168月,安师大环工学院赴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调研团队以梦为马,开启了沿湿地行走的美丽旅程。团队14名蒲公英志愿者先后奔赴池州市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铜陵市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宣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奏响了湿地保护三部曲。   

升金湖篇: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美丽辽阔的升金湖,横跨池州市境内的东至、贵池两县,是镶嵌在长江南岸的一颗闪亮明珠,也是珍稀候鸟越冬栖息的理想处所816日,队员们几经辗转,终于抵达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了为期六天的调研活动。

走进基地,了解湿地现状。818日,在副校长王绍武、校社会实践领导组成员组织部部长季爱新、环工学院院长周守标、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念念、环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友谊、副院长杨如意、管理局部分职工、全体大学生志愿者的共同见证下,升金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揭牌。随后,队员们在管理局局长赵念念的带领下参观了展厅。经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队员们为前来参观的旅客讲解了升金湖保护区内鸟类的相关知识。

 

走进湿地,追寻鸟儿踪迹。在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沿着升金湖进行了湿地考察。工作人员为队员们准备了图纸、铅笔、望远镜等观鸟工具,并赠送了一本鸟类图鉴。据工作人员介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等因素仍旧对湿地保护和水鸟生存造成威胁,在升金湖,每年能观测到的水鸟数量都在减少。暴雨袭击,湖水上涨,对鸟儿的栖息环境也有很大影响。

 

走进乡镇,探寻湿地故事。19日至21日,队员们在升金湖附近的胜利镇和东流镇以发放调查问卷和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了湿地宣教和科普活动。在此期间,队员们共发布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深入采访当地居民10人。

 

走进校园,共绘碧水蓝天。在胜利镇政府的帮助下,队员们为胜利镇城北服务中心快乐暑假班上的55位留守儿童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湿地主题环保课。课后,孩子们举起了“呵护地球之肾,共享碧水蓝天”的宣传标语,表达了自己爱护升金湖的决心,在场的大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淡水豚篇:聆听江豚的呼吸

822日,团队铜陵分队前往铜陵市淡水豚保护区管理局,与江豚来了一场美丽邂逅。

上午10点,队员们准时赶到管理局观豚台,与江豚进行了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一条条可爱的江豚在水中旋转,嬉戏,时不时发出轻巧的呼吸声音,可爱至极。然而在观测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了几条江豚背部有白色的斑点,询问饲养员张师傅才得知,之前七月份洪涝灾害中,当地蔬菜养殖场内涝严重,有几个排涝站向保护区夹江排内涝,使农药水流入保护区,导致一些体质较弱的江豚染上疾病。队员们还在保护区监测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测量了保护区的水质。

宣教馆中,队员们见到了“长江女神” 白鳍豚的标本,据管理局张主任介绍,目前白鳍豚已经功能性灭绝,如果对江豚不加以保护,将很可能重蹈白鳍豚的覆辙。

江豚一直有微笑天使的美称,它聪明灵动,是长江湿地独特的风景线。留住天使的微笑,聆听天使的呼吸,保护江豚不仅是保护区的工作,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扬子鳄篇:自然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824日,团队宣城分队来到了宣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扬子鳄的保护现状。扬子鳄是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动物,有1.5亿多年进化史,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故有活化石之称。

团队一行人早早出发,来到鳄鱼湖。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一起见到了栖息在鳄鱼湖边的扬子鳄。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浅滩,一条条扬子鳄正趴在浅滩上慵懒地晒着太阳,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保护区内的鳄鱼约有150条,自2006年起,保护区已经连续开展了11次扬子鳄的放归活动。由于湿地环境的破坏,扬子鳄生存的家园也受到威胁,建立保护区是为了让扬子鳄健康成长,放归自然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用心灵感受奉献力量,用实践笃行无悔青春。炎炎夏日里,蒲公英志愿者们连续10天沿着湿地行走,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湿地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同时更加坚定将继续秉承一颗博爱之心,始终与湿地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