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学院新闻

学院席贻龙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编辑:卫正梅 预审:张伟 终审:张伟  发布日期:2024-10-18  浏览次数: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表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学院席贻龙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席贻龙,男,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教授(二级),安徽省皖江学者、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从教36年来,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模范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以崇高的价值追求、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影响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一、坚持思想引领,强化师德修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争当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目标,以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勤恳做学问为原则,时时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对待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待教学,一丝不苟,做到教学内容常教常新、重点难点讲深讲透。对待科研,勤奋严谨,课余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始终工作在科研一线,严格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等各环节工作。为了集体,主持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省级和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及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各1个,带领生态学科进入安徽省高峰学科。先后3次被评为全省高校和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二、紧抓思政工作,提升育人成效

无论是兼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还是兼任学院(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和研究生院院长期间,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经常利用班会、组会、课堂和实践活动开展系列思政工作。作为兼职辅导员,曾朝夕相处的1988级42名专科生中,3人成长为大学教授;1人成长为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通过讲解我国科学家在生态学众多领域所取得的突出科研成果等,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报国的热情。

三、努力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每年承担本科生的“无脊椎动物学”“基础生态学”“淡水生态学”等和研究生的“生态学进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深受学生欢迎。为提高教材对区域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度,于2008年主编出版了《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2013年主编写“淡水生态学”和“淡水生态学实验指导”(讲义),提升了实验实习效果。于2014年牵头开设了水生态系统综合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于2013年牵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近10年的实践教育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强化了学生的生态文明思想和家国情怀。和其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一起,努力创新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提升了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全面关爱指导,助力学生成长

从本科新生“生态学启航”课程的讲授,到日常的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再到毕业前的考研指导和就业帮扶,一直陪伴着学生成长,积极为他们的成功保驾护航。先后指导本科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10项,部分研究成果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于《应用生态学报》等刊物上。

坚持言传身教,助力研究生健康成长。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先后被评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在本校工作的3名博士已全部晋升为教授;近5年来,他们共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五、坚持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成绩显著

主持完成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参与完成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7/42)、二等奖(5/11)和三等奖(2/5)各1项。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等研究,在《Molecular Ec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合著《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60卷 轮虫动物门 单巢纲》(2/3)(印刷中);研究成果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3/3)、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3)和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6/6)各1项。主持完成轮虫等饵料生物高密度规模化培养和营养强化技术等研发;该成果在皖江地区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