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理论学习

教职工理论学习(2020年第8期)

编辑:生态环境学院   发布日期:2021-01-20  浏览次数:

教职工理论学习材

2020年第8

生态与环境学院党委编  202012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 安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3.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摘录)

4. 学校召开人才工作领导组会议

5.《安徽师范大学教职工因公出国(境)审批办法》

6.《安徽师范大学教职工因私出国(境)审批暂行办法》

7. 生态与环境学院教师监考注意事项

8. 生态与环境学院期末考试试卷命题、阅卷与成绩管理规范(试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

会议指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会议强调,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会议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议强调,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会议指出,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继续艰苦奋斗。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

会议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和政策,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强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会议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督查、督导等工作要规范进行,讲求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要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要继续深化社会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疫情防控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要安排好“两节”市场供应,确保基本民生,做好困难群体兜底工作。

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安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2月23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0年全省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李国英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省政协主席张昌尔,省委常委,其他在职省级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李锦斌指出,今年是安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世纪罕见的三重严重冲击,加之汛情严峻考验,我省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防汛救灾取得重大胜利,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中央放心、百姓满意、可以载入安徽发展史册的优异答卷。经过5年奋斗,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方位落地转化的结果,也凝结着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拼搏和奉献。

李锦斌强调,回顾“十三五”特别是今年以来的经济工作,形成一些重要认识和体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科技创新上,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必须坚持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塑造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李锦斌指出,安徽已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发展阶段,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既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又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化解挑战的高招,扎扎实实办好安徽的事,奋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李锦斌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落实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加强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全面开启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李锦斌指出,要把准吃透党中央宏观政策,扎实做好明年各项重点工作。一要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先导,规划和启动安徽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坚”计划,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体系化支撑;建强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构建体系化框架;创建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和科技大市场,加强体系化力量,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二要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基础,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扎实推进“个十百千”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数字经济规模,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三要以“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为基点,聚焦“两新一重”、用好“专项债券”、深化“集中开工”扩投资,挖掘消费潜力,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四要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民营经济、财税金融、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加快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发园区、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五要以“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为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安徽样板。六要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全力推动五个“区块链接”,优化升级“一圈五区”发展布局,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位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共同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七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打造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统筹推进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和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培育发展绿色能源和绿色产业,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八要以“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为标志,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做好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九要以“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突破,落实省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方案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时值岁末年初,要做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大民生保障和市场保供力度,深入开展走基层送温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李锦斌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要增强政治意识,切实提高政治能力,坚定扛起政治责任,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强化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要调动积极因素,各级各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李国英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及省委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创造性地抓好落实,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要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深入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决以政策的精准稳定实施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巩固和扩大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势头。要紧扣主题主线,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着力在强化“两个坚持”中培育新动能、在实现“两个更大”上取得新突破,奋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新成绩。要强化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李国英强调,要更加精准有效支持市场主体发展,落实好助企纾困政策,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扎实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完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四基”产品,聚焦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锻长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壮大数字经济。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多措并举促消费,精准有效扩投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化“放管服”等重点改革,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加强长三角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合作共建,统筹推动“一圈五区”协调发展。要深入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全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高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扎实做好社会稳定和安全工作,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摘录)

二、重点任务

(二)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8.改进高等学校评价。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引导高校争创世界一流。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改进高校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引导高校加大对教育教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改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评价,促进提升校际交流、来华留学、合作办学、海外人才引进等工作质量。探索开展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9.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10.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幼儿园教师评价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幼儿教师职后培训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落实教授上课制度,高校应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支持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完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每四年评选一次,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规定进行表彰奖励。完善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制度,优化获奖种类和入选名额分配。

11.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要把上思政课、联系学生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高校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

12.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13.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切实精简人才“帽子”,优化整合涉教育领域各类人才计划。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依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得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人才称号入选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学校召开人才工作领导组会议

12月24日下午,学校在花津校区会议中心一楼第一会议厅召开人才工作领导组会。校人才工作领导组组长、校党委书记胡朝荣参会并总结讲话。校人才工作领导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庆亮主持会议。校人才工作领导组副组长、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家存,领导组其他成员、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朱家存传达了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引才工作相关重要要求。人事处处长朱为民汇报“十三五”期间我校人才引进工作基本情况。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主要负责人作人才引进工作交流发言。

会上,胡朝荣指出,“十三五”期间,全校上下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强化,各学院对人才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博士人才引进数量上逐年提升,质量上始终坚持标准,学校人才引进工作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十四五”期间学校师资队伍总量和结构上将面临巨大考验和挑战,必须始终紧抓人才工作不放松,坚持在量上有积累,质上有突破。

胡朝荣要求,全校上下要不断统一思想,加强谋划,不断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自觉,进一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统筹推进教学科研人才、行政管理人才等各类队伍建设。二要切实提升引才工作水平。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应用“补链强链”思维,加强对课程、专业、平台、团队、人才的闭环思考,有重点、有取舍抓好人才引进工作。整合现有人才政策,加强横向调研和比较,不断提高引才政策吸引力;加强政策宣传和公开力度,不断彰显引才政策优势。充分调动学院积极性,加强分类指导和差异化考核,充分发挥学院教授委员会的论证把关作用。做好人才服务,不断提高人才入职报到、人才公寓建设、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保障水平,做到考虑在前、服务在前。三要强化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加强长远规划,全面分析教学科研人才、行政管理人才结构,不断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强化正确评价导向,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发展出干部,严管是大爱,引才工作主体是学院、关键是院长等观念;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按照“破五唯”要求,给人才松绑,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激发各类人才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张庆亮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人才引进是人才队伍建设第一道关口,是人才队伍补充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他强调,各学院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和“人才是稀缺资源”的紧迫意识,压实引才第一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发动各方力量,全员参与引才工作。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强化危机意识,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结合学校学院发展规划,结合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合理编制并实施的人才引进计划,对人才入职后的培养要做到心中有数、责任压实。要有开放的创新思维,不断创新方式,丰富引才手段,要采用多种办法,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宣传,主动网罗人才,克服“等、靠、要”思想。同时,他还就本次会议精神的传达、人才政策宣传等事项作了具体布置。




           

                《安徽师范大学教职工因公出国(境)审批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根据《外交部、中央外办、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省部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的意见》(中办发〔2013〕1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的通知》(教外厅〔2015〕1号)等文件精神及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我校教职工因公出国(境)是指受学校派遣,经费在学校财务报销,以执行公务为目的,出访时间、出访国家(地区)、出访路线等均有严格规定的出国(境)活动。

第三条  因公出国(境)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实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分级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按照“依规、高效、精简”的原则,按程序、按权限逐级审批。

第四条  按照“谁派出、谁负责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出访人员所属学院、部门 “一把手”责任制,责任到人。责任人不仅要对出访人员的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同时要对出访人员实际出访活动与申报材料是否相符负责。其他会签部门要对申报材料的准确性、完备性进行审查。

第五条  因公出国(境)要坚持需求性与必要性、可行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审核原则,遵循“按需派出、注重实效、控制规模、精简节约”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  审批程序及要求

第六条  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于每年十一月汇总各学院、各部门下一年度出访计划,并报省教育厅备案。各学院、各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科学制定因公出国(境)计划。如遇特殊情况临时安排出国(境)的,应在所属学院或部门计划总量中调剂,并在申请时说明原因,总量不得突破所在学院或部门年度出访计划。

第七条 校级领导年度出访计划由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和港澳台侨办公室提出,经校党委书记审批并报校党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后,报省教育厅备案。

校级领导的出国(境)任务报省教育厅、省政府外事办公室或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审批。

第八条 学校中层领导人员因公出国(境),由所属单位审批后,报纪委、组织、人事、财务、科研、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侨办公室等部门审批,经分管校领导和外事工作分管校领导审签后,所有材料纸质版报校党委书记同意后再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  学校其他在职人员(包括离退休返聘人员)因公出国(境),由所在单位审批后,报纪委、组织、人事、财务、科研、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侨办公室等部门审批,经分管外事工作校领导同意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  涉密人员因公出国(境),除按上述要求办理审批手续外,还须报送校保密委员会审批、会签。

第十一条 各学院、各部门负责人在审批时,必须对申请人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并进行教育与安全提醒。各院级党委要对申请人的《备案表》进行审核和签字。 

第三章  纪律要求

第十二条 所有因公出国(境)人员必须通过上述相关审批后才可出访,严禁以对外学术交流名义变相公款出国(境)探亲、旅游、访友及办理其他私人事务等。因公出国(境)期间须严格按照预定的任务开展工作,不得随意延长在外停留天数、更改在外行程路线和访问国家(地区)。

第十三条  因公出国(境)人员如持有因私护照、因私港澳通行证的应在出访前将因私护照、因私港澳通行证送交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保管。

第十四条  因公出国(境)人员及各有关签字、审批负责人均应诚实、守信。在办理出国(境)手续过程中及出国(境)期间,若被发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者,学校将及时进行调查。

第十五条  对违反上述纪律要求的因公出国(境)人员及相关审批人,学校将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侨办公室将视情给予当事人一至三年内不再受理其出国(境)申请的处理,给予所在学院或部门所有人员停办一至三个月出国(境)申请。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其他直属单位和附属单位参照本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开始施行,学校其他出国(境)有关规定与本管理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遇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调整时,将及时对本办法进行修订。本管理办法由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侨办公室负责解释。









              《安徽师范大学教职工因私出国(境)审批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校教职工因私出国(境)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全校在职教职工和脱密期内的离退休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因私出国(境)是指持因私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因私)或往来台湾通行证到国(境)外留学、定居、探亲、访友、旅游及办理其他私人事务等。

第四条 因私出国(境)的审批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建立审批工作责任制,实行逐级审批,层层落实责任。

第五条 教职工因私出国(境)应按照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党委组织部负责办理中层领导人员申请的审批手续,人事处负责办理其他教职工申请的审批手续。纪委办公室负责对申请出国(境)人员的纪律审查。学校外事管理部门和各院级党组织或部门负责对申请因私出国(境)人员开展行前教育等工作。

第二章 办理流程

第六条 教职工办理因私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因私)或往来台湾通行证,须通过网上办理审批手续。

(一)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部门审批。

(二)中层领导人员须经所在单位同意,报党委组织部审批后,到人事处办理同意申办函。

(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人员须经所在单位同意,报人事处审批后,办理同意申办函。

(四)涉密等特定身份人员须经所在单位同意,报学校保密委审批后,到人事处办理同意申办函。

(五)其他教职工由所在单位审批,报人事处备案。

学校中层领导人员(非涉密人员)在取得因私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因私)或往来台湾通行证后,须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网上填写完善出入境证照有效期、编号等信息,并将证件交党委组织部统一保管,若因私出国(境),须到党委组织部办理证件领取手续,回国后将证件及时交回党委组织部。

学校涉密人员在取得因私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因私)或往来台湾通行证后,须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网上填写完善出入境证照有效期、编号等信息,并将证件交保密委统一保管,若因私出国(境),须到保密委办理证件领取手续,回国后将证件及时交回保密委。

其他教职工取得因私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因私)或往来台湾通行证后,须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网上填写完善出入境证照有效期、编号等信息。

第七条 教职工办理因私出国(境)签证(签注)若需要单位出具同意函,须通过网上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和学校纪委办公室审查,报人事处备案,办理同意函。其中,按干部管理权限,中层领导人员还须经党委组织部同意后,报学校党委主要负责人审批;涉密人员还须经学校保密委同意后,报学校党委主要负责人审批。中层领导人员、涉密人员办理签证(签注)后,若在10日内暂不出行,须将证照分别交回党委组织部、保密委保管,在确定出行日程前10日内,再办理领取证件手续。

第八条 教职工因私出国(境),出行日期确定后,立即通过网上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的,须在出行5个工作日前,通过网上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和学校纪委办公室批准后,方可出国(境)。其中,按干部管理权限,中层领导人员还须经党委组织部同意后,报学校党委主要负责人审批;涉密人员还须经学校保密委同意后,报学校党委主要负责人审批。如教职工因私出国(境)在非节假日期间,须按学校考勤相关管理规定履行请假手续。

第九条 教职工在非节假日期间,除经学校同意的以下情形外,原则上不得因私出国(境):

(一)直系亲属在国(境)外期间出现意外的;

(二)子女在国(境)外举办婚礼的;

(三)出席子女在国(境)外学校毕业典礼的;

(四)其他必须出国(境)的情形。

第十条 对教职工出国(境)要严格审查,着重审查近期政治表现和廉政情况。对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同意出国(境):

(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

(二)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出国(境)的;

(三)出国(境)后可能对国家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具有其他不宜出国(境)情况的。

第十一条 涉密人员(含脱密期内的离退休人员)因私出国(境)前,学校保密委应对其进行保密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涉密人员应签署保密承诺书,并在回国后1周内以书面形式向学校保密委汇报在国(境)外期间的安全保密情况。

第三章 纪律要求

第十二条 凡在办理因私出国(境)手续中隐瞒身份,编造、提供虚假证明等获取出国(境)证件,或不及时登记证照信息的,或不经组织批准擅自出国(境)的,一经发现,按照党纪政纪相关规定处理。情形严重的,按有关规定移交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三条 教职工因私出国(境)要严格遵守有关管理规定和外事纪律,发生重大情况要及时向所在单位和学校报告。在国(境)外期间发现违纪违法行为,损坏党和国家形象的,危害国家安全或造成国家损失的,要按党纪政纪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

第十四条 教职工因私出国(境)逾期不归且未履行请假手续的,按照考勤管理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教职工按期回国后应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备。

第十五条 教职工因私出国(境)费用一律自理,发现违规报销费用,学校将予以严肃处理。

第四章  

第十六条 公私护照不能混用,因私护照等出入境证照一般不能用于执行公务。因公出国(境)时,须将因私护照按照管理权限交相关部门单位管理。

第十七条 有关其他未尽事宜,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由人事处负责解释,原《安徽师范大学教职工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校人字〔2013〕34号)同时废止。






     生态与环境学院教师监考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严肃考试纪律,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保障期末考试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杜绝学生违纪和监考教师失职行为,按照学校期末考试考风考纪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要求,现就强化监考职责的有关事项提醒各位老师注意:

一、具体要求

1.所有教师均不得在考前划重点、范围,或泄漏考试内容,否则一经查实将按教学事故严肃处理。

2.教师在开考前必须调整学生座位。监考教师需向学生强调,如不按要求入座将以作弊论处。

3.开考前必须进行清场,包括黑板、桌面、桌肚、地面等与考试有关的信息均需清理。只准携带必要的文具(包括任课教师允许带入的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入座,其它任何物品(课本、书包、笔记、字典、电子字典、自带的稿纸等)须自觉地集中放在考场前的讲台上或监考人员指定的地方,不得放置在座位上或课桌内。开卷考试只准携带教师指定的书籍、参考资料等用具。学生在可视范围内发现桌面等其它地方写有与考试相关内容的文字,必须在开考前报告监考人员并予以清除。

4.要向考生宣读考试纪律及考试注意事项。当众拆封、清点试卷,并于开考前3分钟发放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迟到15分钟以上的考生,不允许其入场,按缺考处理。提醒学生手机必须关机而且放入书包,不能放在桌子上,考试过程中不能查看手机,否则以作弊论处。

5.监考教师应前后站位,监考过程中除与考试监考人员在监考时不得与考生交谈或作任何暗示,不准在考场内聊天、吸烟、接打手机、阅读书报,不做任何与监考工作无关的事。监考老师除有关的信息沟通外,不得交谈。不要用手机看时间,教室有挂钟。(解除看手机的嫌疑)

6.考试中途学生不得上厕所,监考教师在开考前必须向学生明确此要求。如学生必须上厕所,则须交卷才可。

7.考试结束后,监考教师要对试卷进行清点,确认无误后再让学生离开考场。如实填写考场记录,对缺考、违纪、作弊的学生及主要情节做明确的记录和认定,并将试卷、《考场记录表》、《考生违规告知书》和相关材料于考试当天及时送交学院教学办公室,同时做好试卷交接记录。

二、事件处理

1.考试证件:学生需携带必要的考试证件(身份证、学生证)参加考试。如有学生缺少证件,需提供相关身份证明,或有班干可以证明其身份,监考教师需做好学生姓名、年级、专业及证明人等信息记录工作。(建议学生在考场记录表上签名,便于核对学生是否走错考场,或未来考试而声称自己来考试)

2.学生违纪:学生违纪的处理办法严格按照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管理办法》(校教字[2011]55号,附件2和附件3[节选])执行。请各位监考教师加强学习,正确履行职责。(具体见作弊处理流程)

三、几点提示

1.监考将启动考场监控,教师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2.如考场有学生违纪或作弊,监考教师也将受到相应处理。

3.监考任务清单请随身携带,确认监考考场和时间,避免迟到或遗忘。

4.请监考教师提前10分钟到达考场,若开考前有教师未到达,另一位监考教师务必电话提醒。考场上手机必须关机或处于静音状态。

5.必须确保有一位教师领取试卷(主监考教师领试卷),并妥善保管,以免遗失。

监考的作用在于预防和警示,而不是处罚。应尽可能将学生违纪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但对屡教不改的考生必须严肃处理。监考工作细致繁琐,任务重,强度高,责任大,请各位监考教师高度重视。同时,本着对学生负责、对个人负责、对学院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好监考职责。


作弊处理流程:

(一)考场有学生考试违纪或作弊的,监考教师务必掌握其违纪或作弊证据,并当场发放《安徽师范大学课程考试考生违规告知书》,要求学生对违纪或作弊情况进行签名确认。学生拒绝签字的,两名监考教师可直接签字认定,并在《考场记录表》如实、详细记录学生违纪或作弊具体情节。

(二)监考教师须于考试次日上午将《考场记录表》、学生违纪作弊材料交至学院教学办公室,学院教学办公室应于当日下午下班前交至教务处。

(三)教务处将按照《考场记录表》和《安徽师范大学课程考试考生违规告知书(存根)》中的记录事实等材料对考试违纪或作弊的学生进行处理,并在考场入口处和学校行政办公系统及时通报考试过程中发生的违纪、作弊行为。






         生态与环境学院期末考试

           试卷命题、阅卷与成绩管理规范(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学院期末考试试卷命题、阅卷和成绩管理工作,提高命题和阅卷质量,根据《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管理办法》(校教字[2011]55号)、《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学分制成绩管理办法》(校教字[2011]54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近年在试卷命题和阅卷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制订本规范。

一、试卷命题

试卷命题按《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管理办法》执行,具体如下。

1.命题依据与考核内容:命题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试题内容要涵盖教学的全部内容,也可适当包括教师指定参考资料中的内容。试题既要注意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注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考核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试题分值比例要达到总分值的30%-50%以上。

2.考核内容与形式:试题要求难度适中,区分度好。题型多样(闭卷考试试题类型应不少于4种),知识覆盖面广,题量适宜,试题分值分布合理,考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通识教育课程为90分钟)。注意试题语言表述、单位使用、字体格式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所有试题最低分值为1分,不得出现0.5分。

3.试卷标准化:试卷卷面要符合“标准化试卷设计”要求。卷面要求布局合理,各大题、小题要给出明确的分值,留足答题空白。为便于阅卷,试卷卷面较长的可设计答题纸。试卷以8K版芯制作,缩印在A4纸上输出,试卷的卷首按照学校统一的格式要求制作。

4.试题重复率:所有考试课程的命题,都必须同时提供A、B两套试卷,原则上要求两套试卷的覆盖面、难易度、题目量、水平相当,题型一致。两套试卷中内容相同的题目不得超过20%,同时,原则上同一门课程连续两年内原题的重复率不得超过30%。同一题目不得以不同题型出现在两套试卷中。

5.保密工作:命题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试卷保密工作,不得将试卷通过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携带到教室、打印店、网吧等公共场所,不得通过邮件向教学办提交试卷。在考前复习过程中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透露考试相关内容,否则按《安徽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校教字[2007]33号)中的一级教学事故严肃处理。

二、试卷评阅

试卷评阅前必须认真制定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并严格按评分标准执行,统一尺度,避免随意性。

1.试卷批改:正确答案无需做任何标记,错误答案应在下面划横线,没有答题的空白处(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也应划线,便于计分和检查。试卷批改不再使用“√”、“×”等符号。某一整题未动笔答题的(如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在该题答题空白处画一个大圆圈,大小要盖过该题所占页面的一半以上。试卷应保持整洁,不要在试卷上做其他标记。

2.计分和统分:计分应准确,并将结果填写在题首方框内,分数字体大小应合适,不要超出计分框。注意计分书写规范,用阿拉伯数字记分,每小题和大题只写实得分,不写扣分,即不得出现“-5”、“-0.5”等字样。每大题题首分值不得出现小数,每小题总分应写在题号前。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给分,计算题、问答题、论述题等分值高于8分的试题,每一步骤均应按评分标准规定的得分点给出小分,最后算出总分。分数书写应字迹清晰、规范、易读,不得潦草。试卷的总分可以通过试卷分析软件进行计算,避免人工累加错误。

3.评阅和复核:鼓励相关课程的教师进行集体阅卷,并相互复核。试卷需根据从教务系统导出的成绩表名单进行排序。第一份试卷评阅人和复核人需签全名。评阅过程中,如果大题题首、试卷卷首原记分有误需要改动时,应将错误之处打“×”,并在该大题题首附近空白处另画方框,写上正确的分数并签上评阅人和复核人全名。

4.试卷分析:阅卷结束后,任课教师需通过试卷分析软件(在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完成试卷分析报告。试卷分析不能过于简单,考核结果明显不合理的要做出详细分析和说明,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作为以后命题工作的重要参考。

5.试卷整理归档:试卷批阅完成后,应按照成绩单顺序整理好试卷,将全部试卷、成绩单(2份,需本人签名)、评分标准、试卷分析报告按时提交至教学办。

三、成绩管理

任课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制定课程考核计划。1学分以上的课程原则上需要有期中成绩(可以是随堂测试、小论文等形式),学生平时成绩管理的基础资料(作业、点名册等)需保存完整,保证各项成绩有据可循,避免出现人造成绩。

1.成绩组成:理论课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应高于60%。实验课一般按平时成绩60%,期末(或实验操作)成绩40%计算。具体根据开学初课程的考核办法执行。

2.重(缓)考成绩:重(缓)考课程的总成绩由重(缓)考成绩和上学期平时成绩、期中成绩综合评定记载,其中缓考课程按总评后的实际成绩记载,并遵照第2条规定的记载方式。重考课程总评后成绩大于69分(含69分)的,按69分记载,小于69分的按实际成绩记载。

3.特殊情况:对于没有成绩的学生应在备注上做出说明,如“缺考、旷考、违纪、作弊、无故缺课”等字样,此类课程成绩一律按零分计算。

4.免修:因学生转专业等原因已修过的课程,可申请免修。免修由学生本人申请,填写《安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免修申请表》,并办理相关课程免修手续。

5.成绩认定:学生因转学、借读及赴国外学习的课程成绩需要认定的,应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由学生所在学院和开课学院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教学计划对学生成绩进行审查,经教务处审核后方可认定。